蒙古国荒漠化问题严重,因此在保护水和森林资源、防治荒漠化等方面需要分享与会各方的成功经验。
两年来,上海市每年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1亿多元用于相关的政策补贴。据上海市农委人士说,秸秆机械还田特别需要大马力拖拉机和圆盘犁、复式还田机具。
据了解,上海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农户不烧秸秆,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每年,上海市农委还通过给郊区农民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秸秆禁烧在沪郊的知晓率基本做到全覆盖。上海市农委13日发布消息说,为防止秸秆焚烧产生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上海疏堵结合,把秸秆禁烧与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系统工程全力推进。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说,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调整种植结构,推进机械还田,开拓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加强巡查监督。申请综合利用补贴的企业已由2010年的36家增加到去年的68家,综合利用数量从4.41万吨增加到6.12万吨。
据相关部门的卫星巡查,已连续3年未出现大面积的火点,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条例》以胡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贯彻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结合军队实际,明确了军队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职责,规定了军队放射性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基本制度以及监督管理的措施要求。你看看,墙面至今还很潮湿,下雨时地面就会积水。
按照规定,房屋的防水保修期是5年,超过5年漏水的,跟施工单位就没关系了。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北京的地铁十号线,有18个车站都是漏水的,财源大厦是北京地下最深的一个工程,漏水相当严重,此外,北京的欧洲广场、深圳的赛格大厦、太原的城市热力管廊、南宁的通讯管廊、长沙光润商厦等都有渗水、漏水情况。第一场雨下得不大,只是地下室的地面和挨着地面的墙面比较潮湿,地面没有积水。记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建筑工程渗漏率达80%。
时间越长,建筑物渗漏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我想黄浦江河口一定会变回原来美丽的样子吧。
长大以后,他一定不会浪费一张纸,不会随意丢弃一只塑料瓶。芦苇荡边,应该是清风徐徐,清新可人的景象。湿地下,垃圾的储量远远超出了想像,仅仅一个平方米不到的地方,初步清理完浅层就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看到这些战利品,志愿者们感到很欣慰,姜龙说: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希望这种意识能传播给更多的人,从生活中改变陋习,积少成多,环境就会有质的好转。
不过,姜龙补充道,这只是清理表面垃圾,不包括隐藏在浅层的垃圾。活动策划人姜龙表示,虽然收效甚微,希望行动能唤醒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意识。童老师称,国外有先例。在第一批志愿者清理的地点,表面已经看不出有明显的垃圾,不过,记者马上发现,事实上并不像肉眼所见的那样轻松,更多的垃圾躲在芦苇秆下,在志愿者和记者的脚下竟然全是垃圾。
希望与更多的志愿者一起,捡掉一点点垃圾,为野生生物的家园改善一点点环境。记者一行人到达时正好是退潮期,垃圾和芦苇秆子互相缠绕,闷热潮湿的环境使得空气中夹杂着异味,在地表浅层下藏着陈年累月的垃圾。
相对江对岸宝山区的炮台湾湿地,位于浦东三岔港的吴淞口(黄浦江东岸)湿地实在没什么名气。这些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垃圾,一层层地覆盖在地表。
丹麦和荷兰北部的瓦登海浅滩也是通过人工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环境。几十年的垃圾已累积成了现在脚下的土地在前往三岔港芦苇湿地的途中,不时有重型卡车擦肩而过制造出一场小型沙尘暴,姜龙遗憾地说:原来这里是一座疗养院,环境还是不错的,后来疗养院改成了集卡停车场,环境很快恶化。姜龙对记者说:根据我们的保守估计,若靠手工捡拾来清理掉这片湿地表层的固体废弃物,需要50万人次,每人干上一小时。经过一段斜坡,在黄浦江河口一个避风港边,有一个浅滩,浅滩上五颜六色,走近一看竟然是各种垃圾,据姜龙说,这些垃圾大都来自黄浦江上游和中游沿岸的生活垃圾和航运垃圾,在这片鲜为人知的水域边上,湿地充斥着来自上游航运和渔业的数量庞大的各色垃圾,其表面又以橡塑制品为主。虽然多少有一些不情愿,干活的时候可丝毫不含糊,活动结束的时候,母子两共清理了7大包垃圾,这时千斤顶的衣服和帽子上沾满了各种颜色,活动结束时,他一头睡在了水泥河堤上。如今却踩在垃圾堆上,从脚下清理出的陈年旧物中,记者看着手中2005年的塑料包装袋,心情复杂。
对于一些志愿者提出的铲平充满垃圾的湿地,通过人工复原,重新恢复生态环境这种做法。经过一天的战斗,两批志愿者们共清理出87大包垃圾。
一名志愿者曾有些绝望地对姜龙说:工程量太大了,我们这些人根本干不完。留在三岔港的垃圾,几乎都是在上海境内产生的。
仅清理表面垃圾需50万人每人1小时江河交汇,孕育湿地,往往给河口城市带来独特的巨大财富,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植被,多样性的生物泰晤士河口、哈得逊河口、悉尼河口、莱茵河口、隅田川口,无不如此。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始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止于吴淞口,后注入长江。
》记者手记站在母亲河边我有一丝惶恐站在母亲河边,站在垃圾堆上,有些震惊,有一丝惶恐。岸边防水的石堤被分为均等大小的网格,我们根据这些网格来测算在滩涂的面积,然后根据平均工作量得来。小朋友叫千斤顶,小学五年级的他非常贪玩,为了能玩上游戏机,他答应和妈妈一起来湿地捡垃圾。针对这样的情况,从2011年9月至今,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先后策划和参与了4次对滨江湿地的净滩行动。
》志愿者再过几年,芦苇荡是否还在?净滩行动中,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一起捡垃圾。然而,望眼吴淞口这个黄浦江和长江河口湿地,却是平直化的岸线,退潮后异色的滩涂,和人们不经意扔下的漂浮在岸边的各种垃圾日前,记者跟随萤火虫环境志愿者小组的脚步,走进这片黄浦江流域天然的芦苇荡,清理人们随手扔下的垃圾。
姜龙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笑道:上海有2000万人口,不怕捡不完。而要清理这些芦苇秆下的垃圾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记者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每翻出一张塑料纸,都无法预计到下面会带着多少东西,有时候垃圾被踩在脚下,不得不边挪动脚步,边往上拉,一不小心脏水还会溅到脸上。
与芦苇荡相邻的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姜龙介绍,这些外来物种也正在逐步侵占湿地的陆上空间。人类的垃圾对湿地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这种破坏积少成多,如果超过了湿地的承载能力,那么湿地将会渐渐地消退,这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千斤顶来说,捡垃圾是为了环保。志愿者小陈对记者说:7年前,我驾车来这里游玩的时候,芦苇荡比现在大多了,没想到才没几年,就已经缩小了那么多,如果我们不行动的话,过几年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次参加净滩行动的刘洪,是资深净滩志愿者,他说:我们不知道恢复这片河口湿地的本色需要多少年,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让多一些的人知道这片湿地,让多一些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到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中来。可以想象再往下层清理的话,也许会出现年代更久远的塑料垃圾。》专家垃圾对湿地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为什么要保护湿地,特别是黄浦江河口的湿地?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洋研究院童春富老师介绍,从芦苇本身来说,芦苇生长时产生的微生物可以净化水质,分解污染,同时还能产生水生生物,芦苇荡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除了震旦鸦雀,杜鹃等鸟类都依赖芦苇荡生长。
加拿大一枝黄花还会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挤压,所以铲除这种植物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对于这条母亲河发源地的保护,也许人们并不陌生,然而对下游河口生态的保护却不常被提及。
经过第一批志愿者一个上午的行动,当第二批志愿者到达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湿地里清理出40大包垃圾。这些垃圾会缓慢地释放有毒物质,被地表生物吸收,迁徙到这里的鸟类吃了湿地里的螃蟹、小鱼后吸收了有毒物质,经过生物链的循环还是会被人类吸收。
他对记者说,现在已经好多了,按照计划,清理完芦苇荡里的垃圾,外围还有更多的垃圾等着我们去清理,到时候在浅水中,需要更专业的清理工作。不过黄浦江和长江汇流的河口却是满目的垃圾和不可降解的材料。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